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招商引资 > 正文
    购物车
    0

    城乡融合加速:资本进村忙,须套3个“箍”

    信息发布者:香潭四季红
    2017-11-08 19:08:42   转载

    工商资本进村:尤以房地产企业最为耀眼,在城市遭遇政府“史上最严”的宏观调控之后,迅疾挥师转向,推出各具特色的“小镇计划”:以碧桂园、时代地产为代表的科技型服务小镇,以绿城、蓝城为代表的农业小镇,以华侨城为代表的文旅小镇,以华夏幸福为代表的产业小镇。许多特色小镇的布局正是以乡村为基地而展开。

      文化资本进村: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和文艺青年投身乡村旅游发展,创建艺创小镇,打造艺术家乡居、博物馆式民宿和景区化文化院落。一批批文化人抱持理想,深入乡村,探索新型乡村建设模式。

    家庭资本进村:“市民下乡”已在多地蔚然成风。武汉市政府大张旗鼓,正式颁布“市民下乡”的红头文件,给了“黄金二十条”优惠政策,鼓励能人回乡、企业家下乡、知识分子下乡、市民下乡,以租赁、合作方式利用农村空闲农房创业创意、休闲养老养生,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从当年的资本下乡耕耘田野发展现代农业,到当下的资本进村置业创业推进现代乡建,我们依稀可见资本转型的丝丝轨迹,也清晰可闻乡村复兴的脚步声声。

      政府暖风劲吹,持续为资本进村推波助澜、指引方向——

    2016年底,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创建工作的通知》,计划到2020年建成100个国家现代农业庄园。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2016年6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2017年7月国务院发文,要求“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特色小镇,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当然,资本的活力涌流,更深层的还是源自市场的巨大需求。

    正在勃兴中的乡村旅游,为乡村的复兴注入了蓬勃的生机。中国社科院舆情调查实验室发布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指数报告》指出,2016年是中国“大乡村旅游时代”的元年。未来乡村旅游热还将持续10年以上,2025年将达近30亿人次。各地还充分发挥乡村乡土资源富集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实现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于是,我们看到了乡村原野丰饶的孕育和旺盛的生长:民宿,生态园,现代农庄,田园综合体,农业特色小镇,一簇簇,一片片,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给资本进村套上3个“箍”

      资本进村,看好的是乡村蕴藏的潜力和崭露的前景。广大农民在这场乡村的复兴中会抱有什么样的期待,将收获什么样的果实?

      资本进村,农民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

      广大游客可以从乡村的美丽中欣赏烂漫风光,城市居民可以从乡村的古朴中咀嚼浓浓乡愁,各路资本可以从乡村的资源中开发无限商机,但是,最核心最根本的还是要让本土村民能够从乡村的活力展现中把握幸福生活的美好梦想。

      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开拓农民的发展空间。这是乡村建设的基本原则,也应是资本进村的价值坚守。发展现代农庄、田园综合体和农业特色小镇,重在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开拓农民的就业空间,培育农民的创业能力,增加农民的财产收入,美化农民的居住环境,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给那些日渐萧条的乡村注入新的活力,引领新农村建设

    资源开发,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得侵害。

      毋庸讳言,当下不少资本进村的目的就是圈地占房,赶紧抢先占有那些鲜为人知的“风水宝地”和未被定价的宝贵资源,或精心包装,高价转租获利,或创意策划,打造农庄小镇坐待资产升值。有些地方的特色小镇建设已经出现明显的房地产化倾向,既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又易引发侵犯农民土地利益的事件发生。

      乡村的复兴,决不能演变成对农民或隐或显的“挤出”过程。兴建农业特色小镇,绝不是简单化地让村民搬离故居。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也不能排斥农民的积极参与,用围墙将农民排除在外。农民从主体变成了看客,如何保障他们的发展权利?

      还需警惕企业和政府的急功近利。只考虑表面化的形象建设,不顾及根本性的内力培育;只考虑高大上的景观再造,不顾及原生态的环境保护;只考虑短平快的经济利益,不顾及可持续的全面发展。把成本、代价让农民去背,把问题、风险留给农民去担,掠取经济利益而放弃社会责任,这就扭曲了乡村建设的方向。

    持续向纵深推进。

    路径创新,农民的长远发展不可忽略。

      如何在改革的进程中创新机制,搭建平台,锻造载体,保障、促进、推动乡村的永续运行和农民的长远发展?

      起步先行的乡村,已有不少成功的探索——

         看“颜宅模式”。浙江省青田县颜宅村地处高山,生态优美,农户主动选择腾出自家闲置房屋入股,集体开发、集体经营、集体收益,既保障了农户的收益,又保障了村集体和民宿经营者的利益。看“温岭经验”。浙江省温岭市不少乡村“屋咬山、山抱屋”的石砌建筑之美,引得许多投资者前来开发“民宿富矿”。这些乡村发扬当地民主恳谈会这一自治传统,坚持民主参与,民主决策,先做好老屋保护,再引入民宿有序进入,既保障了合理开发永续发展,又提升了资产价值、农民收益。看“战旗创造”。成都市郫县战旗村借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契机,由村集体自建特色小镇。村民代表发起成立资产管理公司,进行旅游等项目开发和运营,既增强了农村经济稳定性,农民利益也更有保障。

      我们期待,复兴中的乡村,不仅有美丽的乡愁,更有幸福的乡亲;不仅可以满足城市人对于传统乡村的怀念,而且能够提振乡村人对于乡村未来的信心。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